<noframes id="h9pxn"><address id="h9pxn"><nobr id="h9pxn"></nobr></address>

<address id="h9pxn"></address>
    <noframes id="h9pxn"><span id="h9pxn"></span>

<listing id="h9pxn"><listing id="h9pxn"><menuitem id="h9pxn"></menuitem></listing></listing>

<address id="h9pxn"></address>

<address id="h9pxn"></address>
<address id="h9pxn"></address>

匯總丨目前國內有哪些禽流感疫苗?有哪些相關政策?

  • 點擊次數:
  • 日期: 2019-11-25
  • 來源: 防疫一線

禽流感:養重于防,防重于治,養防并舉,綜合防疫

文丨王麗珍

禽流行性感冒簡稱禽流感,是由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鳥的一種急性傳染病。本病的臨床表現有多種類型,有的呈無癥狀表現的隱性感染,有的呈致死率較低的呼吸道感染,有的則呈致死率很高的急性出血性感染,并可傳染人。由于其傳播快,危害大,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A類動物傳染病,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。

禽流感的病毒形態及其流行病學

根據病毒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,流感病毒分為甲、乙、丙三型。禽流感病毒屬于甲型流感病毒。甲型流感病毒有著極強的變異性,常會造成世界性大流行。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,其中球形直徑80~120nm,有囊膜;蚪M為分節段單股負鏈RNA。依據其外膜血凝素(H)/和神經氨酸酶(N)蛋白抗原性的不同,可分為16個H亞型(H1~H16)和9個N亞型(N1~N9)。其中僅H1N1、H2N2、H3N2主要感染人類,其它亞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種禽類和動物。其中對禽類危害最大的為H5、H7和H9亞型毒株。

根據病毒致病性不同,可分為高致病性、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。禽流感在全球已報道的疫情顯示,只有部分H5和H7亞型禽流感病毒是高致病性的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僅感染禽類,引起嚴重的家禽群體發病和高的致死率,偶爾也可以感染人和其他哺乳動物,甚至造成人的感染死亡。研究表明,原本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(H5N2、H7N7、H9N2),可經6~9個月禽間流行的迅速變異而成為高致病性毒株(H5N1)。

禽流感病毒可在水禽的消化道中繁殖。傳染源主要為患禽流感或攜帶禽流感病毒的家禽,另外野禽或豬也可成為傳染源。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間的傳播主要依靠水平傳播,如空氣、糞便、飼料和飲水等;而垂直傳播的證據很少。但通過實驗表明,實驗感染雞的蛋中也含有流感病毒,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傳播的可能性。所以,不能用污染雞群的種蛋做孵化用。

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基因型復雜、變異快。我國已在家禽和野鳥中監測到多個HA進化分支。周邊國家和地區疫情形勢依然復雜,境外疫情傳入風險持續存在。同時,我國處于多條候鳥遷徙路線,國內家禽飼養密度高,標準化規;B殖程度低、群眾消費習慣未發生根本改變,局部地區發生疫情的可能性依然存在。

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毒株的變異與新疫苗的啟用

根據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等有關科研單位的研究結果,我國當前H5亞型禽流感流行以H5N6亞型為主,伴隨少量的H5N1亞型;從H5亞型基因進化樹來看,主要以2.3.4.4d分支為主,伴隨少量2.3.2.1d分支,而H5N1 Re-8疫苗株對應的是2.3.4.4b分支,與流行毒株有較大的抗原性差異。

按照《2019年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》通知規定,2019年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使用的疫苗由去年的“重組禽流感病毒(H5+H7)二價滅活疫苗(H5N1 Re-8株+H7N9 H7-Re1株)”更換為“重組禽流感病毒(H5+H7)三價滅活疫苗”。

本次禽流感疫苗更換毒株(附表1),細胞源產品時間上同步。

本次禽流感疫苗更換毒株(附表1)

截至2019年9月20日,2019年農業農村部官網查詢審核通過的含禽流感疫苗新獸藥共計3個,變更注冊1個。(附表2)

附表2

禽流感防控措施與相關政策

近年來,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國家總體部署,堅持預防為主,實施免疫與撲殺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,加大防控工作力度,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,全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家禽疫情報告起數和人感染病例數多年來處于較低水平。

2019年9月10日,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《家禽等養殖業發展增加肉蛋產品供應》的通知。其中強調要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和凈化。家禽重點控制“禽流感”,著力降低疫情發生風險,鼓勵和支持家禽企業建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無疫小區。

2019年5月16日,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《2019年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》的通知。其中動物流感監測計劃指出,要了解動物流感病毒感染狀況,重點監測“H5、H7亞型”流感病毒變異及流行狀況,追蹤動物流感病毒變異特點與趨勢。

2019年1月15日,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《2019年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》的通知。其中明確要求對“高致病性禽流感”的群體免疫密度應常年保持在90%以上, 其中應免畜禽免疫密度應達到100%。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體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% 以上。對全國所有雞、水禽(鴨、鵝)、人工飼養的鵪鶉、鴿子等,進行H5亞型和H7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。免疫疫苗為經國家批準使用的H5+H7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(三價滅活疫苗)。

根據《全國家禽H7N9流感防治指導意見(2018—2020年)》的目標,到2020年,全國總體達到穩定控制標準,即全國家禽H7N9流感個體發病率連續12個月低于0.1%;父母代以上種禽場、具備條件的地區及規;B禽場(小區)達到免疫無疫或非免疫無疫標準,即連續12個月未發現H7N9流感病毒感染。對此,防治措施提出以下幾點規劃:

一、做好家禽H7N9流感免疫工作。國家對家禽H7N9流感實施強制免疫,做到應免盡免,確保免疫禽群的抗體合格率在70%以上。各地獸醫主管部門要切實推進“先打后補”政策落實,更好地發揮動物防疫補助政策效果。

二、嚴格活禽產地檢疫和流通監管。各地獸醫部門應建立活禽調入風險管控制度,除雛禽、種禽外,嚴格限制從高風險地區和場所調入活禽。

三、提升養禽場所動物防疫水平。引導家禽養殖場(戶)積極改進養殖方式,不斷完善生物安全防護措施,落實動物防疫制度,做好風險防范。鼓勵父母代以上種禽場、具備條件的地區及規;B禽場開展凈化和無禽流感區(小區)建設。

四、加強活禽市場管理。各地獸醫部門要按要求,配合有關部門加強活禽市場管理,嚴厲打擊流動攤點活禽經營行為,督促市場經營者嚴格落實“1110”  制度(一日一清洗、一周一消毒、一月一休市、過夜零存欄)。

五、強化疫情報告與主動監測。各地獸醫部門要進一步健全疫情發現和報告機制,督促有關單位和個人履行疫情報告義務。要嚴格執行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,科學制定本地區家禽H7N9流感監測方案。

六、科學開展應急處置。各地獸醫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家禽H7N9流感應急預案,強化應急管理。轄區內出現人間病例的,要開展禽間流行病學調查,配合衛生計生部門開展相關工作;對懷疑發生禽間疫情或檢出病原學陽性的,應按照預案要求立即啟動應急機制。

七、推動家禽產業轉型升級?茖W制定家禽業發展規劃,推行水禽與旱禽隔離飼養,推進家禽標準化、規;B殖和病死家禽無害化處理,降低疫病傳播風險。各地要積極協調出臺相關扶持政策,加快推動建立家禽“規模養殖、集中屠宰、冷鏈運輸、冰鮮上市”生產消費模式。

冬春季節是流感高發季。預防禽流感,應樹立“養重于防,防重于治,養防并舉,綜合防疫”的理念。實行健康養殖,落實好生物安全防范措施,選擇優質的疫苗做好免疫接種并定期監測抗體,根據監測的結果制訂科學的免疫程序,或是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關鍵。

涩涩色色色视频
<noframes id="h9pxn"><address id="h9pxn"><nobr id="h9pxn"></nobr></address>

<address id="h9pxn"></address>
    <noframes id="h9pxn"><span id="h9pxn"></span>

<listing id="h9pxn"><listing id="h9pxn"><menuitem id="h9pxn"></menuitem></listing></listing>

<address id="h9pxn"></address>

<address id="h9pxn"></address>
<address id="h9pxn"></address>